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五十一章(1 / 2)





  宣武帝吩咐“呈上来”

  “是”一名太监走下去。

  那位原本要宣读罪己诏的太监也停了下来,退到一边等候。

  宣武帝打开一看,把奏折气的掷在桌案上,沉声道“西北的蛮族真是欺人太甚,居然胆敢犯边,留漳县的疫情也在爆发当中,如今我大启国正是多事之秋,不知哪位爱卿愿意为朕分忧呐?”

  一时之间,大臣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但是无人上前。

  宣武帝怒道“怎么都不说话了?前两日不是还呈递奏折很勤吗,一个个的,出了事情只知道把朕推出去,如今轮到你们了,却无人站出来,朕养你们何用?”

  大臣们全部跪下“请陛下息怒~”

  “息怒?都是因为你们这般没用,平时上朝只知道耍些嘴皮子,关键时候一个顶用的都没有……”宣武帝满眼火光。

  这时殿中忽然站出来一个人道“陛下,微臣愿意前往西北,替陛下分忧”

  此人正是镇国大将军的大儿子楚烈,如今是正四品的都司。

  他从小跟在父亲身边,学了不少打仗的本领,三年前还跟随父亲出征西北,骁勇善战,打退了蛮族。

  回来后被封了都司(都司是古代武将的官员职称)。

  宣武帝看到有人站出来,脸上的怒气总算有所缓解。

  一看站出来的人是自己从小长大的玩伴,心情很复杂。

  楚烈本来是宣武帝的伴读,但是三年前宣武帝刚刚登基,朝堂内外,内忧外患,蛮族大举犯边,楚烈为了替他解决外患,毅然决然的跟随父亲上了战场。

  立下不少功劳,他父亲被宣武帝封为镇国公,如今楚烈已经是国公世子。

  每次在自己为难的时候,他都会站出来帮自己,这次也一样。

  宣武帝的眼里闪烁着些许泪光,但是很快便又隐了下去。

  “来人,下旨,封楚国公世子楚烈为正三品的参将,速速前去西北击退蛮族”

  楚烈跪下“楚烈接旨”

  楚烈抬头看向宣武帝,两个人互相对视着。

  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年少时。

  那时候的宣武帝还是小太子,楚烈作为他的伴读,但是从小就不爱读书,喜欢练武,嘴里说着‘以后等你当了皇上,我就替你征战天下’。

  年少时的话语仿佛还回荡在耳边。

  虽然三年前,宣武帝当上了皇帝,楚烈成为了臣子,两人之间不再像小时候一样无话不谈。

  但是年少的承诺确实永远记在心中的。

  随后楚烈领了圣旨就退出去了,战事紧急,迟则生变。

  满朝文武的人在楚烈领了圣旨退出去以后,仿佛都从那个气氛紧张的空间走出来了。

  当然了,这些人是真的觉得紧张,还是装的,就不得而知了。

  朝堂上又恢复了热闹。

  各位朝臣们纷纷启奏,希望宣武帝颁下罪己诏。

  那个拿着罪己诏的太监立马打起精神,只等宣武帝一声令下,就可以开始宣布罪己诏了。

  事态一波未平,一波又起。

  宣武帝正准备吩咐那个小太监继续念诏。

  外面又传来一声“报~留漳县送来的急报”

  宣武帝急忙说“快呈上来”

  身旁的小太监一路小跑下去,接过奏折,赶紧递给宣武帝。

  宣武帝一打开,看了里面的内容,顿时大笑“哈哈哈哈……总算有件能让朕高兴点的事了”

  接着又道“留漳县县令上了折子,里面说疫情已经得到了控制,太医们已经研制出了治疗疫症的药方”

  这时堂下的丞相站出来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,天佑大启”

  朝臣们全都一同站出来道“恭喜陛下,贺喜陛下,天佑大启”

  这时宣武帝又说“这留漳县的县令在奏折里面说,这次的疫情病症曾经出现在西北关外之地,这次蛮族扣边,不知这二者之间是否有联系?”

  这时御史大夫站了出来“陛下,臣以为应该派人去调查一下。”

  户部尚书也占了出来“陛下,蛮族在西北,留漳县却是在南边,这一南一北,臣以为应当只是巧合罢了。”

  “陛下,臣认为这次的疫情定是那蛮族使得计谋,想让朝廷把注意力引向南边,好借机拿下北边的关隘。”御史大夫一脸笃定。

  “如果是为了拿下北边的关隘,那直接把病毒散在北边的城镇,不是更能达到目的吗”户部尚书反驳道。

  “陛下……”

  “陛下……”

  宣武帝被他们吵得不耐烦“好了,都给朕闭嘴”

  御史大夫与户部尚书互相冷哼了一声,回到位置站定。

  宣武帝遂宣布“理不辨不明,案不查不清,朕决定派御史大夫去留漳县调查一番,看看此事与蛮族有无关系”

  户部尚书急忙站出来说“陛下……”

  宣武帝沉沉的看着户部尚书问道“爱卿可是对朕的决定有所不满?”

  户部尚书连忙改口“臣不敢,臣只是认为只有御史大夫一个人去查,恐有遗漏”

  “那就让大理寺少卿同去,你退下吧”宣武帝不耐烦道。

  大理寺少卿站出来回话“臣大理寺少卿于承接旨”

  “退朝~”

  京城一座精致优雅的府里,两个人正在对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