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39章(1 / 2)





  四郎是只小狐狸啊,耳朵简直是死穴,被人一捏住就要浑身发软的,此时被坏心眼的殿下这样那样的调戏,简直连尾巴尖都要红起来了。

  不过四郎这方面是个糊涂蛋,每次被殿下调戏都只会茫然又无辜的睁大眼睛喊“不要”“讨厌”之类可爱的话。这话当然是真心,但是基本都只会被适得其反的欺负的更为凄惨。一贯宠爱他的精分殿下,无论哪一个都默契的选择了和文字原意相反的理解方式。

  殿下本来是看四郎吃饱了后笨笨的样子好玩,腹黑的要欺负自己的小奴隶一番。如今被四郎在身上扭来扭去,也有些动了真火。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,一片死寂的郑家大门外传来了嘈杂的鼓乐之声。四郎“嗖”的一声捂住被蹂躏的红彤彤的耳朵窜了出去。

  ☆、41·白囍饼5

  夕阳西下、落霞满天,又到傍晚逢魔时刻。

  残阳的光晕给屋舍窗棂晕染上一道暗黄的色调。郑家宅院里的积雪早被仆人清扫干净,露出青砖石铺就的地面。

  黑漆大门敞开着,宾客三三两两沉默地站在房檐的阴影中,静静等候迎亲队伍的到来。夕阳的余晖斜斜的照在这些宾客身上,在地上拖出各种古怪的影子。

  循着乐声响起的方向望过去。就看见远处巷道投下的阴影中,走出来一对迎亲的人马。四郎首先看到的是曾经有过一面之缘的番僧,他老人家依然彪悍的晾着半边肩膀,肩膀上扛着两个招魂幡。一马当先的在前面开道,口中念诵着“生死道异,不得相撞”。

  接着就是一列吹打的队伍,由单鼓、单号、单唢呐吹奏前引。吹打队伍后面是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的新郎,形貌昳丽的大管事脱去了仆人的青衣,换上一身大红的新郎袍服,胸前还系着一朵夸张的大红花。

  新郎后面是一顶黑轿,说是轿子,却与一般的喜轿大不相同。轿子后面跟着一列浩浩荡荡的队伍,队伍中都是些壮汉,两人一组抬着沉甸甸的木头箱子。

  郑家早就把家门口这条巷子封了路,这只队伍走在黄昏的光影之中,唢呐之声欢快到了声嘶力竭的地步,倒叫听众品出几分凄厉来。

  迎亲队伍进门后,后面的那队壮汉抬着聘礼和嫁妆在郑家大院里环绕一周,然后跟着鼓乐队伍,吹吹打打的把箱子送到灵堂前存放。

  郑家的灵堂门窗紧掩,灵堂外头早就搭好一个高棚。

  虽然大管事又是倒插门,又是冥婚,但两边的嫁妆和聘礼都办的一点不含糊。

  男子的冠带和服袍虽是冥衣,看上去几乎与真的一般无二。除了前面的一两口箱子装的是纸糊的衣饰之外,剩下的十余口里头装的全是金银玉器,棱罗绸缎,都是给郑三少准备的陪葬品。

  尽管三少是男人,按照习俗,郑家依旧开箱晒了自家出的嫁妆。院子里的箱子一打开,众人都晃花了眼——真金白银,珍珠宝石,古玩玉器在夕阳的残照下熠熠生辉。这些聘礼除了冥衣要焚化,余者会在今天夜里葬入三少和大管事的墓中。

  见到这些箱子里果然都是真家伙,那群被雇来抬箱子的壮汉互相对了一个眼色。这些人都是犯过事的亡命之徒。因为看到白喜这一行有利可图,就聚集在一块,独霸这个行当,不许其他同行接汴京城中的白喜事。当然,垄断滋生,独霸了汴京城中的白喜事之后,为了来钱更快,这群人也时不时做些偷人葬仪挖人新坟的勾当。

  因为亡命之徒身上煞气够重,而且也有几分手段,一般的男女祥鬼被他们贪污了陪葬后哭诉无门,最后只能无可奈何的作罢,故而他们虽然行事猖狂,却一直没出过什么大事。也因此把这群人的胆子养的越来越肥。如今居然把注意打到了郑氏冥婚的陪葬上头。

  随着黑色的花轿在灵堂外面停稳,只听“吱嘎”一声,灵堂终年紧闭的大门打开了半扇。浮尘在那束射入灵堂的光线里头跳跃。郑二少抱着一个牌位从打开的半扇门内出来。牌位上面捆着一朵大红花,下面缀着一条缎带。四郎看到郑三少爷打着呵欠不情不愿的跟在他哥身后。

  郑家不愿意打开灵堂,只肯在灵堂外面搭高棚设喜宴。虽然是临时搭起来的,棚子里的陈设也一应俱全,并不显得仓皇寒碜。高棚的北边角落备着香案。上面摆着苹果、白囍饼,各色喜果若干盘,此外还有“鹅笼”、“酒海”和油汪汪的猪肘子。香案前头停着那顶黑色的轿子。离得近了,四郎就看出来那压根不是什么轿子,而是一口乌七八黑的棺材板,板子用的是素面柏木。

  番僧把肩上扛着的小幡立在棺材板后面。两个小幡长约一尺有余。此时正在吹北风,但是魂幡却古怪的纹丝不动。

  郑二少带着族人,把弟弟的神主牌位递到番僧手中。

  番僧接过来后,焚香大声念道:“今年十二月廿五日,月吉日良,星得岁对,宿得天仓……冢前交车,作舍作庐”到这里,他停下来把牌位交到跪在棺材旁边的新郎手中。

  番僧一边抬手示意新郎把牌位放到棺木中,一边继续祝祷:“共上苍天,共作衣裳,共作毡被,共作食饮,共上车,共卧共起,共向冢,共向宅,共取薪,共取水,共产儿女,共使千秋万岁不得犯害家人。”听到这一句时,站在一旁的郑三少就对着四郎做个鬼脸,然后慢腾腾的爬进棺木中仰天躺好。

  他躺着也不老实,估计是心中有些不愤,躺了一阵子就诈尸起来抓前头香案上摆的白囍饼吃。

  四郎旁边站着的白家小伙计看到盘子里的喜饼无端端的不断减少,被这种诡异的氛围吓得直哆嗦。

  番僧停了停,看郑三少进了棺木后,提高了声音念了最后一句“穆穆雍雍,两家合同,雍雍穆穆,两家受福。焚此誓约~~~~~”话音刚落,他手上的那张纸就无火自燃起来,而一直凝立不动的两个魂幡也微微飘动,末梢在空中交缠纠葛,最后结成一个死结。

  因为是倒插门,冥婚礼成后,新郎和棺木还要去一趟郑家的祠堂,然后才能移柩下葬。而郑璞便带着在场的族人先去开宗祠。

  院子里摆开了冥宴。大管事穿着大红的新郎服,挨桌敬了一回酒。遇到那桌桌面上没有客人,大管事就把酒泼在脚下的地面上。敬了一圈酒,他也匆匆赶去祠堂。

  四郎悄悄问身旁的饕餮殿下:“这就算是冥婚礼成了?”

  殿下摇头:“没有人殉,如何礼成?”

  “人……人殉?”可是人殉不是西周时候搞出来的殉葬之礼吗?听说已经废弃很久了。

  饕餮殿下仿佛看出四郎内心的疑惑,示意他去看那群抬箱子的壮汉。

  郑家在灵堂前面的高棚里点上儿臂粗的蜡烛,摆了八十一桌宴席以飨宾客。因为要给冥席倒腾地方,郑家的仆人就过来叫他们把陪葬(陪嫁)箱子抬到另一边的空地上摆放。

  眼看着主家都去了祠堂,灵堂前面摆的这十几口箱子反倒没人看管。抬箱子的男人们互相使了一个眼色。在挪动郑家出的嫁妆时,其中一个人故意使个巧劲,把手中的那口箱子打翻在地,一箱子的珍珠宝石滚了满院子都是。在烛光的照射下发出迷人的光彩,晃得人眼花心跳。郑家的仆人见状惊慌失措的跑过去收拾,抬箱子的几个汉子也赶忙弯腰去捡。只是他们都不约而同的偷偷在袖子里头掖上了那么几颗。

  天色已经渐渐转暗。郑家的花草树木都染上了暮色,变得冷寂起来。

  郑家就有仆人过来请这些人也去厨房喝几口热汤。横财到手,这群亡命之徒心下暗暗得意,他们干这一行有些时日了,怪事见得不少,并不把郑家冥婚发生的异事放在心上。做人的时候他们或许还怕什么郑氏嫡子,如今做了鬼,若有冤魂来纠缠,有的是办法叫它灰飞烟灭。于这些阴损之事上头,这群壮汉都算的上是个中老手,此时都不以为意地跟着那个仆人走出院子。

  四郎从头看到了尾,注视着这些人大摇大摆的背影,不由暗暗叹口气。

  也许在这些壮汉的眼睛里,郑家虽然排了整整八十一桌的冥席。席位上却只有零零散散的坐了几个客人。而郑家的仆人只顾着来来回回送菜,黑灯瞎火里面也看不清他们的动作。却不知道院子里其实挤满了观礼的客人。冥席旁边围满了各种鬼怪,在暮色中伸出黑黢黢的手在撕扯什么。

  而他们打翻箱子,四处寻找的动静吸引了不少鬼怪,此时,这些鬼怪都一个接一个跟在他们身后走出了院子。怪道老人家常说做人要慎独,只因有些事纵然人类看不到,身旁鬼神终究不可欺。

  不过,四郎依旧没有明白饕餮殿下叫他看这群壮汉的意思。难道他们就是这次冥婚的殉葬品?

  饕餮殿下独自霸占一张桌子,看四郎的眼睛就知他心中所想,于是殿下肯定的点点头:“大管事的身份决定了这场冥婚与众不同。这些壮汉身强体壮又心术不正,正是人殉最好的材料。”

  不作死就不会死,这群人实在手贱,居然偷到了从地府重返人间的怨灵头上,四郎默默地收回了目光。

  他和饕餮独自坐一桌。槐大和槐二立在他们身后。摄于饕餮的威势,周围匍匐的饿鬼都不敢到这一桌来。虽然四郎是掌厨,也不可能一个人作出上百桌席面来。他只负责做几样糕点和供在香案上的肘子,其他的菜品,都是白家的伙计和厨子帮忙做的。桌子上的菜色十分丰盛,白家果然擅长冥席。不过,由于冬天天气太冷,肉菜从厨房端过来之后,面上凝了一层浮油,吃到口中冷冰冰油腻腻的,饿鬼也许不在乎这个,生人却有些受不了。四郎尝了一口饭菜就不肯再吃,饕餮殿下更是筷子都没有动过。

  好容易快熬到散席,四郎忽然听到东南边乱作一团,有郑家的仆人高声呼喊:“走水啦,走水啦,大厨房又走水啦。”“烧死人了,快!快去救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