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66节(1 / 2)





  少年太子脚步轻松的离去后,依然静坐凉亭的石溪道人望着他那挺拔的,稍显清瘦的背影,不由的回忆起来,上次如诱大师和他辞行的时候,谆谆叮嘱的话。

  “石溪老友,吾等虽然入了佛门,可还是大清国的子民,每天承受大清老百姓的香火供奉。”

  “这大清国不需要一位世外异人,也不需要一位活佛,真人。大清的老百姓,需要一位落入世俗,融入大清,让他们衣食无忧,安居乐业的太子殿下。”

  石溪道人心想,太子殿下心甘情愿的娶妻生子,维持着他和当今皇上之间的亲情和默契,算是彻底的落入世俗,融入大清了吧?他这,也算是完成了友人的托付了?

  可是他还是感到有那点一点儿伤感和希翼。

  希望这位一直给他惊喜的太子殿下,能给他一个不一样的答案。这世上,是不是只有大自然的山山水水,才能保持他们永远的灵性和自由?

  晚膳后,胤礽到慈宁宫和慈仁宫请安,得到了两位长辈的同意后,给还在议事的康熙皇帝留了句话,自己就带着几队人马,直奔西山而去。

  他今儿个不光要抓到两只活大雁,还要去做个提前安排,明天若是天好的话,就带乌库玛麽,皇祖母,和弟弟们,来西山游玩。

  西山的密林里,鸟兽繁多,人迹罕至,只有少数的几条强势的阳光,穿透了层层叠叠的树叶枝丫的封锁,洒在地上这些叫不出来名字的野草野花上面。

  胤礽没有理会不远处围着他的侍卫们,自顾自的在这个老林子转悠。

  这些年下来,他已经非常的习惯,每天二十四小时都被这些侍卫,暗卫,宫人包围跟随的日子。不若初到大清的时候,那样的手足无措,怎么着都觉得没有个人隐私,人身自由。

  放空自己的思维,收敛所有的气息,胤礽把自己变成一颗树一样的状态,精神力打开,专心极目搜索。

  不时的从他脚边跑过去的野兔松鼠;在他头上飞过还轻轻啄了他脑袋一口的鸟雀;还有从他腿上胳膊上滑行过的土蟒,统统都不作理会。半个小时后,终于叫胤礽发现了前面一片小水池边,北飞途中经过此处,在喝水休息的雁群。

  精神力慢慢的凝结成一张大网,对着最边上两只雌雄大雁罩下,慢慢的收缩,困住它们可以飞走的翅膀,与可以鸣叫的嘴巴后,胤礽一个飞身,来到跟前,一只手抓住一只雁子的翅膀,又无声无息的飞离此处。

  整个过程,简单快速,没有惊动雁群,也没有惊动其他任何的飞鸟走兽游鱼。

  不远处跟着的不了解内情的侍卫们,已经习惯面对,他们太子殿下每次表现出来的动植物亲和力,可还是被这半个小时内见到的情景,惊吓的冒了一身冷汗。虽然他们也看出来了那条蛇是无毒无害的土蟒。

  当然,现在他们只想再次的感叹一声,太子殿下的敛息术和轻功已经大成,臻于化境。随机又想到太子殿下这一身功力的来历,侍卫们忍不住的又是一声叹息。

  胤礽当然感受到了这些侍卫们各种忽高忽低,起起伏伏,欢脱不定的情绪,不过还是那句话,他已经习惯了,也就随他们闹腾去。

  一个侍卫跳了出来,取下他背后的框笼递了上来,胤礽把这对有点儿懵懵懂懂的大雁放进去,关好笼子,就撤了它们身上的精神力束缚,改用尽量柔和温柔的气息安抚。

  两只形状好似家鹅,淡淡灰褐色的羽毛上还带有斑纹的雌雄大雁,瞬间把胤礽当做是他们的“族鸟长辈”,对他很是温顺服帖,在笼子里用绿豆小眼儿好奇的打量周围。

  古华夏的大雁又被称为野鹅,雁群是有一个家庭或者几个家庭的聚合体,团结和睦,飞行的时候,有老雁子领导,长幼有序,行列整齐的排成“一”字或“人”字形,人们习惯的把生活中类似的形状,称之为“雁字”,“雁阵”。

  大雁们的性子都非常热情。它们一边飞行,一边不停地发出“伊呵,伊呵”的叫声,鼓励着队伍后面落后的同伴。又因为它们飞行速度非常的快,而且路线笔直,人们有了“鸿雁传书”等说法儿。

  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,秋分后飞往南方过冬。南边可到缅甸,南沙群岛等地,北边最北是西伯利亚,是大雁们的老家,也是他们产蛋的地方。

  《仪礼》中说“婚有六礼,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、亲迎”。这六种礼节里面,除了纳征的时候用的是一对鹿皮以外,其余五礼都需要用到大雁。

  《白虎通·嫁娶篇》又谓:“用雁者,取其随时南飞,不失其节,明不夺女子之时也,又取飞成行,止成列也,明嫁娶之礼,长幼有序,不逾越也。”

  周公礼定天下后,又由于儒家文化的盛行,大雁除了作为“不违民时,信守不渝”和“长幼有序,家庭和睦”这两个意义以外,还有了一个关于三从四德中“妇从之德”的说法儿。

  “顺阴阳往来者,雁,木落南翔,冰泮北徂。夫为阳,妇为阴,今用雁者,亦取妇人从夫之义。” 这句话说的是,大雁追逐着“阳”飞行,所以特别适宜用来做聘妇之礼。

  胤礽自己,准备好了汉人婚俗中的纳采礼大雁;晚上得到消息的康熙皇帝,也麻利的给宝贝儿子准备好了满人婚俗中的纳采礼马匹和马鞭。

  一切就绪,就单等着礼部和康熙皇帝定下的日子,把这些都送到倭黑大人府上。自觉放下了心头一件大事,顺利完成了六礼之一纳采礼的少年太子,一夜好梦。

  第二天早上,老天爷好像特意给胤礽面子似的,红彤彤的旭日朝阳悬在东方,漫天的彩霞金光把整个天边都给染了个色,一派风和日丽,春和景明的景象。

  被宝贝儿子突然任性的主意闹的没有办法,康熙皇帝被迫无奈的放下大小事务,带着一家男女老小,去西山游山玩水,赏花看景。

  他如果不跟着,难道真的任由家里的几个半大小子,带着老祖母,还有几岁的小弟弟们,姐姐妹妹们,去西山玩一天?

  他就是坐在金銮殿上,他也安不下心来处理国事。

  康熙皇帝忍不住开始发愁,明明儿子小时候乖的让人心疼,恨不得他活泛调皮些。现在长大了,怎么变得越来越任性?

  昨天他议事结束后,本想找来太子问问,毓庆宫除了书房,还有哪里需要连上电灯?结果却得知太子带人出去打大雁了。

  打大雁挺好。这几天他看小子一直没什么动静,跟把这事儿忘了似的每天照常进学,批阅奏折,还以为他和阿茹娜闹什么矛盾了,又闹着什么为了人家小姑娘好,不想娶人家。

  他可是听说那天阿茹娜收到这小子的信以后,被刺激的发疯了一样。拉着她爹倭黑一个劲的跑马,把倭黑那把老骨头折腾的,整整在床上躺了一天。

  但是这小子自己想通就好了吆,居然给他来这么个先斩后奏。

  先和太皇太后,皇太后她们商量好了,也通知到各个兄弟姐妹们了,给他留句话,说什么如果明儿天气好,自己就带着他们一起去西山游玩,松快松快。

  好像这个宫里头,最累的,最需要松快的人,是他这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,每天都在处理各种事物的皇帝吧?没良心的臭小子。

  可是当父母总是拗不过孩子,尤其还是那个自己最疼爱的孩子。

  早朝过后,康熙皇帝抬头仔细的瞅了瞅天边的大太阳。满心悲愤的发现,今儿是怎么着也不会突然来场大暴雨啥的了。只好认命的打点起来,带上几大队人马,出发去西山。

  西山皇家行馆,大阿哥早就骑马跨枪,出门打猎物了;三阿哥忙着舞文弄墨,吟诗作对;皇家的格格们都兴奋不已的,围在太皇太后和皇太后的身边儿,和林间的小鸟儿一样,叽叽喳喳说个不停。

  康熙皇帝暂时不想操心只会给他找事儿的宝贝儿子,自己找了个清静的地儿,喝茶吹风看云彩,也算是难得的偷得浮生半日闲。

  于是,不想打猎不喜欢作诗,更不要和蓝天白天玩瞪眼的胤礽,就带着小弟弟们到小河边,看着他们抓鱼摸虾,嬉笑玩闹。

  四阿哥脱去鞋袜,卷起裤腿,举着个鱼叉,像模像样的站在小河流里头,连续几下,终于得手了一次,激动的四阿哥立刻开心的大喊,“太子二哥,我抓到了一条鱼。”

  带着个草帽,躺在草地上闭着眼睛,做太阳浴的胤礽,撑起身子,眯起眼一瞧,一条两寸来长的小鱼苗儿,在四阿哥胤禛的两个手指间不甘心的挣扎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