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兰亭序杀局:天刑劫第41节(1 / 2)





  这个情况与萧君默之前掌握的一致。他又想了想,道:“法师,是不是可以说,自李密败亡、萧铣覆灭之后,盟主实际上已经把宝全押在了隐太子李建成身上?”

  “可以这么说。因为当时天下大势基本已经明朗,李唐胜局已定,况且李建成又是大唐储君,没有理由不押他。”

  “只是盟主和世人都万万没料到,会有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?”

  “实际上自武德四年之后,秦王依仗其扫灭群雄的盖世战功,夺嫡野心便日渐膨胀了。随后数年,秦王与太子明争暗斗,任谁都看在眼里,盟主自然也是洞若观火。但是在盟主看来,有冥藏、临川两个分舵保护太子,又有无涯这个暗桩安插在秦王那边,即使到最后双方刀兵相见,胜算一定也是在太子这边。”辩才停了片刻,又接着道,“不瞒萧郎,当时盟主已经给临川和无涯分别下达了命令,一边命临川魏徵敦促太子先下手为强,一边又命无涯吕世衡寻找机会刺杀秦王……”

  萧君默不觉一惊。

  倘若当时无涯奉了盟主之命,那大唐王朝的历史便会是另一番模样了。

  “然而盟主没想到,太子李建成却一直优柔寡断、举棋不定,从而坐失良机;更让盟主没想到的是,吕世衡非但没有听从盟主之令刺杀秦王,也没有及时发出秦王准备动手的情报,反而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临阵倒戈,帮助秦王杀害了太子……”

  “这么说,吕世衡此举是同时背叛了冥藏和盟主?”

  “是。”

  “那后来冥藏将吕世衡灭门,是他自己的主意,还是奉了盟主之命?”

  辩才一怔,旋即苦笑:“看萧郎想到哪里去了,先师智永不仅是天刑盟盟主,更是一代得道高僧,他怎么可能下这种残杀无辜的命令呢?”

  萧君默歉然一笑:“对不起法师,是晚辈失言了。”

  “再者说,玄武门之变爆发后,先师便已经认清了现实,并且重新考量了一下秦王这个人。先师发现,尽管秦王弑兄逼父、篡位夺权的做法令人不齿,可你却不得不承认,他的谋略、胆识和才干都在隐太子之上,假以时日,他完全有可能成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。事变之后,秦王采取了怀柔之策,以既往不咎的宽仁姿态接纳了太子、齐王旧部,此举进一步证明他具有圣主明君的潜质,来日极有可能缔造一个媲美于‘开皇之治’的太平盛世。职是之故,先师智永经过反复思考、权衡利弊之后,终于对天刑盟所有分舵下达了沉睡指令,并在圆寂之前嘱咐贫僧,一旦秦王实现天下大治,便要我取回三觞,然后销毁《兰亭序》真迹和盟主令牌,从此让天刑盟消泯于江湖。”

  “促使盟主下定这个决心的,应该还有冥藏的因素吧?”

  “是的。武德九年,隐太子罹难后,冥藏便回到越州,逼迫先师交出盟主大权,准备集结整个天刑盟的力量对付李世民,替隐太子报仇。先师极力劝阻,告诉他本盟的使命并不是维护某个人或某支势力,而是维护天下太平和百姓安宁,纵使李世民得位不正,可只要他能够心系百姓、安定天下,天刑盟就不应该与他为敌。然而,冥藏根本听不进去。无奈之下,先师只好下达了沉睡指令,同时销毁了各分舵的阴印,并将《兰亭序》和盟印藏进了这个墓穴,最后安然坐化。贫僧处理完先师的后事,便悄悄离开越州,隐姓埋名躲到了洛州伊阙,此后发生的事情,萧郎就都知道了。”

  萧君默恍然。

  至此,有关《兰亭序》和天刑盟的诸多谜团终于一一破解,连同养父萧鹤年为何要拿命守护这些真相,萧君默也总算找到了答案——事实上,不管是智永、辩才,还是魏徵和父亲,以及许许多多天刑盟的人,他们不惜一切代价,乃至用生命守护的东西,既不是《兰亭序》真迹,也不是天刑盟本身,而是天下的太平和百姓的福祉!

  萧君默蓦然发现,天刑盟守护天下的使命,与自己从小就萌生的济世救人的志向,几乎可以说是不谋而合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萧君默觉得自己之所以会卷入《兰亭序》之谜,并经历千难万险一步步走到今天,其实冥冥中早有安排……

  现在,关于《兰亭序》还剩下最后一个谜团,就是除了二十个不同的“之”以外,它到底还藏着什么秘密?

  萧君默预感到,这个秘密一定干系重大,甚至有可能决定天刑盟的生死存亡。

  第十七章 生父

  萧君默一行取出《兰亭序》真迹和盟印后,片刻不敢停留,当日便离开越州,欲北上扬州拜会袁公望。从越州到扬州,最快的方法是走水路,也就是从杭州下运河,乘船经苏州、常州、润州,过了长江便到了,全程六七百里,顺利的话三四日即可到达。

  杭州在越州西北,距山阴一百余里,萧君默一行策马疾驰,当天夜里便到了杭州。众人在东门外找了家客栈住下,萧君默当即要去运河码头联系船只,以便明日一早启程,不料辩才却叫住了他,让他延迟一日,联系后天的船只。

  萧君默不解:“法师,现在玄甲卫肯定在后面咬着咱们,您何故要拖延一天时间?”

  辩才看了看他,欲言又止。

  萧君默看着他的神色,知道他一定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非办不可,却又担心节外生枝,故而犹豫不决。这么想着,萧君默也就不催促他,等他自己说。

  辩才又沉默半晌,才一声长叹,道:“萧郎,今日在兰渚山上,咱们曾谈及,先师圆寂之后未曾起墓造塔,那你可知,先师的遗骨到底埋在何处?”

  萧君默略微沉吟:“晚辈料想,为了不让盟主遗骨被觊觎《兰亭序》的人搅扰,您当初料理盟主后事之时,一定做得非常隐秘。至于这具体的埋骨之处嘛,晚辈虽然无从猜测,但有一点还是敢大胆推断。”

  “哪一点?”

  “盟主的遗骨肯定不会埋在兰渚山上,甚至……不在越州境内。”

  辩才笑了笑:“聪明。不瞒萧郎,先师的遗骨就埋在离此不远的天目山上。”

  “天目山?”

  “是的。”

  萧君默知道,天目山在杭州西面一百多里处,钟灵毓秀,是名闻天下的东南名胜,相传为韦陀菩萨道场,历来有“龙飞凤舞,俯控吴越;狮蹲象立,威镇东南”之称。辩才将智永遗骨埋于此地,想来也是顺理成章之事。

  “法师,您延迟一日出发,是不是想到天目山去祭拜盟主?”

  辩才点点头,神情有些伤感:“贫僧自武德九年流亡他乡后,便一次也没有回来祭拜先师,心中常感愧疚,如今既然经过这里,若不去看一看先师,贫僧难以心安哪……”

  萧君默完全能理解他的心情,可现在是在逃亡,多耽搁一日便可能生出变数,一时也犹豫起来,不知该怎么回应。

  “贫僧已年近六旬,半截子入土了,这回要是再错过,这辈子恐怕都没机会了……”辩才的语气近乎恳求,“萧郎,往返天目山,一日足矣,想必也不会出什么岔子。”

  萧君默蹙眉思忖:“法师当初把盟主遗骨埋在天目山,还有什么人知道?”

  “绝对无人知晓!”辩才忙道,“只有我和桑儿她娘两个人知道,先师遗骨也是我俩亲手安葬的。”

  “您能确定,除了你们,再也没有第三人知情了吗?比如说……冥藏?”

  辩才微微一惊,摇摇头道:“不可能,冥藏不可能知道。当年他逼迫先师交权,先师和我便躲进了兰渚山的洞窟之中,冥藏也没找到我们。未久先师便圆寂了,此后荼毗、安葬等事,他都没有参与,更不可能知情。”

  萧君默又沉吟了片刻,尽管还是有些莫名的担心,可终究不忍看辩才如此痛苦,便道:“既然如此,那咱们明日便去祭拜一下吧。”

  辩才大喜,旋即又想到什么:“萧郎,你要是实在不放心,就跟桑儿他们暂时留在客栈,贫僧一个人去就行了。”

  “不妥,您单独行动更危险,要去大伙就一块去,互相也有个照应。”

  辩才看着萧君默,眼里充满了感激之情。

  翌日中午,一行五人策马来到了天目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