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47章(1 / 2)





  ☆、第一百四十七章 看灯

  晚饭时候,傅月明见唐春娇推病不来,情知其缘故,并不多言,倒是陈杏娘多问了几句。

  翌日因是初三,照旧俗这日并不走亲访友,傅家一干大小自年前忙至此时,皆身疲力竭,神乏心倦,便好生歇了歇。自初四起,便不时有亲眷好友来吃年茶,傅沐槐也不断被店铺的掌柜伙计邀去吃酒,每日都吃得酩酊大醉归来,便是如此,那起人饶不肯放。林家也差了四个小厮,送来一份年礼,傅家这里自也有礼回赠。如此这般,直忙至十四,统没一日得闲。

  早又是正月十五,天上元宵,地下灯会。

  傅沐槐在堂中摆了一席酒,也不曾邀请旁人,只是自家人围坐一桌,饮酒猜谜以为乐。

  待酒过三巡,陈杏娘自往屋中整衣理妆,傅月明也同唐春娇、唐爱玉并几个丫头走到后院玩花楼上,向外眺望。却见满城的彩灯,红男绿女,游人如织,傅月明便笑道:“今夜乃是金吾不禁,故而城中这等热闹。咱们只在家里关着,好不无趣呢。”唐春娇忙笑道:“姑娘既有好兴致,就央了太太,往外头走走便了。”傅月明说道:“不好,只怕太太要嗔呢。”唐春娇道:“怕怎的,听闻北方民间多有走百病儿[1]的习俗,咱们学上一学又有何妨?何况并不是天天如此。这满城的女子,都在外头逛着,莫不人家不是女儿?”傅月明听了这话,心里也十分活动,便下楼往上房里央告母亲。

  陈杏娘也在家中待的腻了,正满心想往外头走走,今见女儿来提,倒正合心意,便说道:“你还往你爹跟前说一声去。”傅月明赶忙又到堂上,恰逢提刑院两个提辖提了礼来探望,傅沐槐正在堂上同他们吃酒款待。傅月明便使了抱书上去说,傅沐槐听了便低声道:“告诉太太,略走走就回来,多带两个家人,外头人多,仔细被挤了。”

  陈杏娘得了傅沐槐口中言语,在房中穿了衣裳,重新整理妆容,便携了三个姑娘,带了四个家人小厮出门。

  出门转了几转,便是灯市,当真热闹非常,街上挂着许多彩灯,诸如螃蟹灯、元宝灯、莲花灯、婆儿灯等,无不色彩纷呈。傅家两个家人在前头提着灯引路,两个小厮便沿路放些烟火炮仗。陈杏娘今夜穿着一件大红牡丹对襟袄,下头一条宝蓝万字不断头的绸缎棉裙,头上插着几支金钗。傅月明穿着白绫遍地金掏袖衫子,外罩着水红的比甲,下头穿着翠盖拖泥裙子,面上薄施脂粉。那唐春娇与唐爱玉装束略次一等,亦精心装扮了一番。月下灯前,皆如神妃仙娥一般。

  一旁游人咬指相望,皆不知是何等人家出来的,又看有家人跟随,并不敢高声议论。

  一众人逶迤走了两条街,看了许多彩灯。须臾又转到西大街上,傅月明因看街心摆着三座架子,吊着许多灯笼,上头都题着字,下头摆着几张桌子,放着信香、纸笔、荷包等物,乱哄哄围着许多人,料知是猜灯谜的。她玩心大起,便拖了人往那边去。陈杏娘因见人多,本不愿去,奈何拗不过她,只得跟了她过去。

  四人在灯架下头看灯猜谜,傅月明猜中许多,便得了好些彩头,兴致起来,同人说笑不绝。她们在这里玩闹,却不知一旁楼上却有人将此景睃入眼中。

  这西大街边上有一所宅子,原是一位宫中老太监的寓所,这老太监因年事已高,告老出来独个儿宿在此处。又因他手中颇有一份钱财,底下又并无子嗣,他族中便有一位侄子,毛遂自荐,要与他做个干儿,为他养老送终。这老太监本姓高,他那侄子名叫高如凛,今年二十三岁。他父母早亡,并无遗下几分家业,他本人却是个心机深冷之人,盘算着族叔这份钱财,遂搬来与他同住。那高太监一生无后,晚景亦也凄凉,忽得了个侄子前来照料门户,心里倒也欢喜,也便不去盘查他那许多。他便在城中饮博嫖宿,无所不为,城中那班常在花柳巷中游走的帮闲,见他是个手里有钱漫洒的,便都来趋奉。

  今日十五,他打发了老太监睡下,自家便同着一个结交的把弟在自家二楼饮酒,看楼下灯市取乐。因瞧见傅家几个妇女人才出众,便将手一指,问道:“那几个却是谁家的妇人?我来这城里没多久,倒不识得。”同他吃酒的人,名叫何祐,人送绰号何油鬼,亦是城中有名的无赖。听他问起,便顺手望了望,向他笑道:“怨怪你不识得,这是城里傅员外家的妇女。那傅员外在城里开着好几家铺子,家中好不有钱,只可惜他娘子没能养下个儿子,如今也只得一个女儿——便是那个穿比甲的了。这满城人都说,谁讨了她做媳妇,便是抱了个金砖在怀里。她小时我还会过她一面,这两年不见她出来,竟生得这等标志了。那个年纪大的,便是傅娘子了,本是陈举人的女儿,因家道中落,方才嫁了个商户人家。”说着,因向高如凛笑道:“可惜你哥子家里见放着娘子,不然就上门提亲娶了那傅姑娘,也是桩财色兼收的美事。”

  高如凛摇头笑道:“此话虽在理,我家里已讨了一房妻室,虽是微末出身,倒也伶俐,我却不愿再生事端的。近日我却总想着,只这般在院子里走,也是不好。一则费钱也罢了,二则你便使银子包着她们,一时不去,她们转头又接了别客。天下表子皆是一般,禁是禁不住的,我又不能长拿封条贴着她。我便想着在外头养个外宅,待将来我这叔叔百年,再带回家去。”何油鬼听了这番言语,遂笑道:“哥这主意倒也好,可寻着中意的不曾?”高如凛道:“便是这个难,近来我也看了好些孩子。那人牙子家里出来的,未免不干净,又怕有病。家里略好些的,谁又肯放女儿做个外妇私窝?适才我倒瞧着那三个女子好,只是听你说她们家世,自是无此可能了。”

  何祐闻言,将眼珠一转,笑道:“哥若想那傅姑娘,自然不成。那两个倒还有几分盼头。”高如凛听说,忙问何故。那何祐吃了两杯酒,方才笑道:“若说起这两个女子,却不是傅家的人,另有一番新奇故事。”言罢,便手舞足蹈将之前傅家之事添油加醋述说了一回,又道:“那两个不是正经来路的傅家人,那个小些的就罢了,是傅员外的外甥女儿,傅家多半不会放人。那个大的,便是我方才话里说的那位,不是什么正头货。哥若中意,倒可图谋一二。”

  一番话,将那高如凛心思挑动起来。高如凛便故意说道:“虽是这般说,奈何没个门路。”那何油鬼是个积年的泼皮,久惯牢成,便低低笑道:“这有何难?虽则一时半刻不能得手,叫哥会一会这雌儿倒不是难事。”说毕,便将盘算了告知一番,又笑道:“这底下,可就看哥的本事了。若能将这小妮子哄动了春心,你便推她走,她还不肯哩。”高如凛听了这话,大笑道:“兄弟这般为我谋划,倒是多谢了。”何油鬼又道:“哥既拿定主意,便得尽快动手,再迟些,恐这帮妇人就回去了。”言罢,两人便即起身,下楼而去。

  却说傅月明一干人在架子下头猜灯谜,傅月明得了许多彩头,两手拿不住,都叫小厮捧了。她兀自不肯歇手,还要去猜。

  陈杏娘因看夜渐渐晚了,街上人又实在多,不肯多留。正要喊了几个姑娘回去,忽见人潮涌动,将她几人推得脚不沾地。好容易几人脱离人群,站稳了步子,陈杏娘却见傅月明、唐爱玉尚在跟前,那唐春娇却不知被挤往何处了,心中焦急万分,连忙使人寻找。又恐街上人多不便,遂先带了二女回家。

  那唐春娇被人群涌着,左推由搡,身不由己地被推着走了许多路,又不知转了几个弯,方才站住。她举目四望,只见四下皆是陌生面孔,再不见陈杏娘三人并傅家下人。她于徽州地形不熟,又被人推得头晕目转,更不知自己此刻身在何处,只好立在道边,心急不已。

  便在此时,一旁忽有一人道:“姑娘有礼!”唐春娇一个不防,被唬了一跳,慌忙扭身望去,却见一人正望着自己打躬作揖。但看此人身材颀长,穿着一件熟罗长衫,看他面貌,风流俊俏,观其行止,油滑浮浪,那一双桃花眼正不住在自己身上打转,正是适才在楼上图谋不轨的高如凛。她不知怎的,脸上忽然飞起两朵云霞,向他欠身回礼,道了个万福。

  那高如凛便道:“看姑娘亦是良家女子,如何只身穿街过巷,又无家人跟随?小的心中奇怪,故此斗胆来问,还望姑娘不要见怪。”那唐春娇听他谈吐可喜,心里微微一动,便细声细气述说了缘故,又道:“我同姐姐一道出来,不期竟被人群冲散。我正不知回家路途,只好在这里盼顾,望家里有人来寻。公子却是哪里人士,如何盘问我这单身女子?”高如凛连忙回道:“小人乃是凤阳人士,迁至此处,与家叔同住一处。家叔原是宫内答应万岁的内监,因年老力衰,告老退至此间。我见家叔膝下无子,无人照看,故而亦搬来同住,方便照料。今日小人原在灯市里看灯闲游,亦被人潮冲至此处,不期竟与姑娘相逢,当真是奇缘。”唐春娇听闻此语,两颊红透,倒也不恼,只说道:“原是内监家公子,倒是失礼了。”言罢,躬身又行一礼。

  高如凛忙又回礼,说道:“却不知姑娘家住何处?今夜街上人多,恐有匪类流窜,姑娘单身至此,怕为歹人所乘。如若姑娘不嫌,小人便送姑娘回家。”此言倒正和唐春娇心意,她便将自身来处说了一番。那高如凛故作讶异之色,道:“原是傅员外家女眷,失礼得罪!”

  当下,二人说定,那高如凛便伴着唐春娇往傅家行去。

  作者有话要说:1 走百病:元宵节民俗活动。正月十五、十六日,妇女均要外游,称为“走百病”。

  ☆、第一百四十八章 勾连

  一路之上,高如凛不住吹嘘卖弄家世,又夸赞唐春娇貌美色殊。那唐春娇倒是喜听这等奉承言语,又见他言辞甜净,人物风流,且颇有几分家财,那心思便越发活络起来。两人结伴而行,高如凛蓄意拖延,看唐春娇不识路途,便带着她在城中走了无数冤枉路。那唐春娇亦不愿即刻分离,倒也同他慢慢行走。城中许多人瞧见这等情形,颇觉纳罕。

  这般走了半个时辰,高如凛到底将唐春娇送至傅家门外。两人一路走去,路上已说了许多私话暗语。高如凛自作主张,摘了她身上香囊,又将自己的手帕强塞与她。她虽嘴上推却,倒并不固辞。

  两人行至傅家门前,门上小厮瞧见,连忙说道:“二姐往哪里去来,倒叫老爷太太打发了人一地里去寻的!”唐春娇见他不防头喊出来,面上做烧,只恐高如凛听见这称呼怪异,便偷眼望去,却见他神色如常,心中略定。

  当下,那小厮将她迎进里头。高如凛见她进去,正待要走,又有人出来说道:“这位公子留步,我家老爷请公子进去说话。”高如凛心中知局,只笑道:“不必了,我家中有事,改日来拜。”说毕,竟扬长而去。

  那唐春娇回到家中,陈杏娘将她唤入上房,仔细盘问了一回。唐春娇心不在焉,回的有一搭没一搭。陈杏娘便又问道:“那送你回来的是什么人?你们就这般走了一路不成?”唐春娇脸上微红,支吾了一番。陈杏娘便道:“你也太不知检点,你一个没出阁的姑娘,怎好同个青年男子一道行路,叫这满城人看在眼里,传出去成个什么名声!明日你还要不要嫁人?!他既肯送你回来,你便叫他替你雇一乘轿子。到得家门上,自然有人替你付轿银,又费些什么事。强似这等大喇喇走在街上,叫人看个满眼。”

  唐春娇听了这言语,心中老大不耐烦,嘴里还敷衍道:“因夜深了,我又是个没脚的,不见了姐姐,我又不识得路,就慌了。有人肯送我回来,我只高兴不过,就没想那许多。”陈杏娘点头道:“事已至此,又有什么好说的。前些日子往你外老太爷家去时,嫂子倒要替你说门好亲。我要告诉你,一向没告诉你,谁知还没过了年,就出了这等事。如今只盼那话别传进人家耳朵里才好。”唐春娇乍闻此事,心中一震,面上倒是强笑道:“不知姐姐要将我许与何人?”陈杏娘便将之前陈氏所说之语转述了一番,又道:“虽说是续弦,那人如今也才二十三岁,正是青春时候,不会耽误了你。何况,他是明媒正娶的抬你过去,你过了门便是正房娘子,不是与人做妾做小。他家中见有生意买卖,开着绒线铺子,颇过得日子,为人又老诚朴实,必会一心待你,这亲事岂不甚好?”

  唐春娇听见这等言语,只是低头默默。陈杏娘只道她是脸嫩害羞,也就不再多言,将她打发到后头去了。

  唐春娇一路行至爱月楼,进门却见楼中灯火通明,傅月明换衣卸妆,正在堂中坐着。原来为她走失,傅月明心中记挂,还不曾睡下。

  见她回来,傅月明连忙起身,问道:“姑姑好容易回来了,可有闪失?谁知街上竟有这许多人,将咱们给挤散了。”唐春娇搪塞了几句,说道:“正是呢,我也被那起人挤的,只是身不由己,好容易才回来。”傅月明又问了几句,唐春娇心中有事,不过拿话敷衍。两人坐了一回,唐春娇便推身上乏,回屋脱衣洗漱歇下。

  躺在床上,又兀自不睡,只满心盘算道:他们果然动这个意了,满口说是好亲,倒怎么不将她女儿嫁过去?陈家那边如今看来是没指望了,今夜碰着的这个,倒似可以图谋。虽究竟不知其底里,倒也强如留在这里受他们的揉搓!但只不知他有无那意思。这般想了一回,转念又道:他若对我无意,也不会先上来搭讪。又送我回来,还强与我换东西了。

  原来,自得知陈昭仁定亲,她又图谋事败,为傅月明察觉,当面训斥了一番,她便已心灰意冷,将那对陈昭仁的风月心思尽皆收了。近来正在聊赖之际,满怀春意无处可投,恰就逢上这高如凛,一表人才,谈吐可喜,家道又旺,桩桩件件皆合己心意,不觉竟把那心事都移在了他身上。

  她在床上翻来转去,甚是踌躇,盘算了半夜,直至鸡叫时分,方才合了眼睛。

  那边,傅月明自是不知她这等心事,回屋睡下,一夜无话。

  隔日起来,正吃早饭之际,陈举人忽领了一人来寻傅沐槐。

  傅沐槐忙将丈人让进书房,又打听得知不曾吃过早饭,赶忙叫下人端了汤饭点心过去,翁婿两个,同那人一道吃过。

  待吃毕了早饭,陈举人便道:“前回你跟我说起要买连家的地产,我今儿便把人带来了,你们两个谈罢。”傅沐槐听闻,又问那人名姓。那人答了,原是连家的长子。

  当下,三人在书房讲议买地一事。

  那人便说道:“我家在城西白云庵外,有二百亩良田,都是上好的土地。又连着一处宅子,是个三进三开的大院,里头两个井圈打水,堂屋厢房都是去年新刷的,花园山石自不消说。因我家要合家迁到外省去,路上缺了盘费,这些田产土地又不得带去,便要卖了做个路费。如今既是傅员外要买,又是陈举人做的中人,那便只要四百两纹银便了。”傅沐槐便道:“却是好,只是还要去瞧瞧才是。”那人道:“这价钱已是便宜的狠了,若不是我家急等钱用,论怎样也不至这等贱卖。傅员外若还嫌贵,便到别处去看看。我也再寻买主便是。”

  傅沐槐赶忙说道:“我并非那个意思,公子会错意了。”陈举人也帮说道:“这田产买卖原不是小事,自然要先看过地方能决断。我这女婿不是世上那等人,你也未免太性急了些。”两人又说了许多中听话语,那连公子方才消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