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20节(1 / 2)





  至于影片本身,不出意料的,就是纪录片的风格,非常写实地记录了闻说先生的日常生活。

  从早起,去复旦教书,到夜晚,独自在单身公寓里写作,萧凯整日里基本上都是单独行动的。

  让观众激动的,好像不是影片本身的内容,而是萧凯在讲台上意气风发的样子,是萧凯在孤灯前伏案、认真写作时的精致侧脸,还有他根根分明却又十分浓密的睫毛特写……

  林灯不禁好笑地看向一旁的孟鹤渊。

  她有充分的理由怀疑,这厮在贩卖她男朋友的美色~

  不过不知怎么回事,看着萧凯一个人在台灯下创作的背影时,林灯忽然间感到一阵心疼。

  尽管萧凯的身边不乏亲人、爱人、友人,可是他写作时的样子,看起来真的好孤独,好像他一个人背负起了整个世界。

  林灯觉得,那可能是一个她永远都理解不了的世界,但萧凯看起来虽然孤独,却很享受创造那个世界的过程。

  或许这就是孤独,但却快乐着吧。

  除了这两件事情之外,偶尔萧凯还会和学生们一起到处宣讲、普及平民教育、宣扬民主思想。

  这是他在北大时养成的习惯,如今带到了上海来。

  他以身体力行的方式,给更多人的生活带来了一束光。

  林灯真心地为自己有一个这样优秀的男朋友而感到骄傲。

  除此之外,影片记录最多的,就是萧凯如何建起了那几座半公益性质的学校。

  至于他的日常之一,去电厂接女朋友回家的场景,只在影片快结束的时候出现了一次。

  那里也是林灯唯一出镜的地方。

  可林灯盯着眼前的画面瞅了半天,都没找到自己在哪。

  电厂里的人有很多,尤其是下班的时候,大家三五成群地走在一起,有男有女,穿的都是差不多的衣服,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林灯的身影。

  影片中的萧凯和荧幕前的观众一样,找了半天林灯在哪里,结果蓦然回首,只见头戴安全帽、身着宽大防护服的林灯,正蹲在灯火阑珊处,不知在修还是在测试什么东西,看起来颇有几分狼狈,甚至灰头土脸的。

  听到有人说萧凯来了,她便放下手中的工具,朝他嫣然一笑。

  仿佛只在夜间开放的昙花,一笑倾城,整个世界都随之变得无比明亮。

  柔软的夜色之下,萧凯也回以微笑。

  这便是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。

  可影片并没有在这里结束。

  黑色的大荧幕上,缓缓出现了几行手写的毛笔字。

  林灯认得,那是萧凯的字体。

  一起出来的,还有萧凯清润低沉的声音:

  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

  蓦然回首,

  那人却在,

  灯火阑珊处。”

  和许多观众一样,看到这里,林灯忽然感到一阵说不出的心动。